說明:
短短幾個月時間,國家層面連續出臺兩項行業利好政策,中藥配方顆粒成為了現階段醫藥圈炙手可熱的話題,整個大蛋糕會何去何從?這么好的時機,有沒有心動來爭食的? 利潤豐厚卻被吃獨食 中藥配方顆粒市場被壟斷多年,2001年7月,原國家藥監局發布《中藥配方顆粒管理暫行規定》,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中藥飲片范疇,實行飲片批準文號管理。2002-2004年間,通過國家食藥總局備案審評,并得到試點生產企業批復的共有六家企業,包括江陰天江藥業、廣東一方藥業、北京康仁堂藥業、華潤三九藥業、四川新綠色藥業、培力(南寧)藥業。此后,試點企業沒有增加過。這個市場的利潤也是非常豐厚,大概每年有50%的增長速度,在這么長時間里卻只有六家企業有資格享受市場帶來的利潤。 政策出臺 行業日趨開放 2015年12月,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(以下簡稱食藥總局)下發征求意見稿,顯示配方顆粒的試點限制將被放開——中藥生產企業只需經過所在地的省級食藥監部門批準,并在企業的藥品生產許可證生產范圍內增加中藥配方顆粒,再按照《中藥配方顆粒備案管理實施細則》的要求,向所在地省級食藥監部門提交備案資料,即可生產。 2016年2月26日,國務院又印發《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-2030年》,明確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。 2016年3月1日,《中藥配方顆粒管理辦法(征求意見稿)》結束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,行業開放趨勢已逐漸明朗。 全面開放可能會加劇市場競爭。同時,國家也加強了對企業生產的規范和要求。雖然行業標準還很混亂,此次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,將由國家藥典委員會組織中藥配方顆粒統一藥品標準的制定和修訂。不過,業內人士普遍預測,由于標準在短時間內“難產”,備案制的真正落地恐尚待時日。 政策放寬 爭食者心動 多家大型藥企在試點期間就已經盯上了這塊蛋糕,雖然當時市場還沒有被開放,政策也不明朗,但企業還是...
說明:
治病救人的藥“病”了中藥質量日趨下降埋下生存危機 記者近日進行中藥調研發現,藥材資源日漸枯竭、原材料質量逐年下降、同業惡性競爭加劇、假劣藥材橫行等現象充斥市場。業內人士表示,我國中藥行業正面臨危機。 藥渣子被做成中成藥 “中藥材質量直線下降,今不如昔。”江蘇海昌藥業董事長蔡寶昌說,中藥注射劑的問題相當一部分出在原料上。行業內的人知道,現在一流藥材出口,二流藥材進到大醫院,那些不合格、劣質的三流藥材甚至藥渣子被做成了五花八門的中成藥。 在灰色營銷利益鏈上,不良藥企和醫院勾結,使得那些原材料低劣的藥品在醫院、藥店低價中標,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。蔡寶昌說:“你按照標準來做,成本就會高,醫院不接受,逼良為娼。”名目繁多的新出品中成藥,用各種廣告包裝上市,2015年第二季度,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監測到12起中成藥廣告宣傳內容均含有不科學的功效斷言,擴大宣傳治愈率或有效率,以及利用學術機構、專家、醫生、患者等名義和形象作證明等問題,嚴重誤導消費者。令人遺憾的是,假藥被曝光后,沒多久又換個名字出來了。 據了解,目前,獲得GNP證書的中藥材企業有1500家左右,多數企業都生產五六百種中藥材,各地適宜生長的藥材不同,造成質量參差不齊。2015年第三季度湖北省藥品監督抽驗共發現不符合標準規定藥品203批,包括中藥飲片133批、醫療機構制劑13批、中成藥及化學藥57批。同年度,內蒙古藥監部門在流通環節抽驗,化學藥35批次全部合格;中藥材及飲片60批次檢出不合格10批次。 “從來沒見過中藥質量像今天這么差,治病救人的藥‘病’了,好藥沒了。”出身中醫世家的根葛卓瑪在一所中醫學校畢業后開了診所,她只是做自己擅長的針灸和按摩,很少給人開藥。“我吃中藥都是親自到藥材市場選藥材,自己炮制。”根葛卓瑪說,過去中藥如果需要異地種植,必須經過三代考察是不是有療效,現在都是批量生產,產地隨心所欲,優...